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办事大厅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职视野 >> 正文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政协网】政协委员关注职业教育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3/13 10:49:30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今年,我从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建设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深入数十家企业、职业院校进行调研。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校企研发合作,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提案。

“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有所深化,但在调研中仍发现一些问题,如职业院校研发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以及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等。”张运凯表示。

为此,张运凯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职业教育研发工作应紧密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师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接产业需求,从而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其次,要加强应用研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突出服务区域产业的优势特色,并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以增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能力。最后,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制与机制,改革职业教育科研评价机制,注重服务企业和产业的成效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张运凯表示:“职业教育不仅要为企业提供劳动力,还要以科技创新为指导,培养更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需要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研发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层次融合,真正实现企业命题、校企共答,提升服务产业的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王仁祥: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由于很多地方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错解为放弃职普分流,简单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弱化中等职业教育地位,背离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王仁祥看来,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规模不协调、质量不协调、关系不协调、体系不协调、认知不协调等五大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加固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从国家层面出台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招生比例。

第二,着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吸引力。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支持各地高标准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优质专业。

第三,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深化课程改革,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与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第四,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畅通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通道。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各地加快新设一批职业本科大学,高标准办好一批职业本科专业。

第五,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扭转中等职业教育刻板印象。一是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二是加强职业启蒙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履职之旅再续新篇。“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的关注点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

“当‘教育、科技、人才’构成一个有机联系整体时,这样的部署对于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苏华如是说。为此,苏华从职业教育入手,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记者:回望2023年,哪些成绩、亮点在您的印象中比较深?

苏华:2023年,我国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职教高考制度更加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得到基本落实。职教高考录取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的约20%增加至2023年的60%以上,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产教融合向纵深处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已初见雏形。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类型教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已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苏华: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阶段,但仍面临着办学经费少、优质生源少、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少、“职教出海”院校少、双师型教师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少的“六少”挑战。

职业教育要自觉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任务定位、突出主责主业,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巩固增强赋能。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向科技创新这个方向转变。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更多兼具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点任务,把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加快建设聚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本科学校。二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须要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聚拢。在未来,职业教育要形成对接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针对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开设专业,形成人才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产教融合型企业要更偏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助力企业提升发展新动能。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您认为“先立什么,后破什么”?

苏华:职业教育之“立”与“破”,应从意识、体系、制度三个层面逐步推进,加快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在意识层面,立的是劳动者光辉形象,破的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旧有偏见和歧视。职业教育早已不是以前的“技工”培养,现在的职教学子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诠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崇高精神,激励越来越多的职教学子肩负起技能强国、职教兴邦的重任,成就他们出彩的人生。其次,在体系层面,立的是重点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破的是单一晋升通道。过去,只用“普通高考”一个标准和规则来评价所有学生。随着“职教高考”的提出,学生能自由选择“赛跑”或者“赛泳”,拥有了公平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要继续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让更多优秀的中高职毕业生获得学习更高级技能的机会。最后,在制度层面,立的是产教融合“一条链”,破的是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张皮”。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地职业教育要将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环境和生态,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同链同行,职业教育真正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

记者:您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职教行业高质量发展?

苏华: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深化“知识+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职教本科招生规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和硕士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优秀的中高职毕业生获得学习更高级技能的机会。着力拓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扩大职业院校招收一线劳动者的比例,促进社会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提升。形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元、开放、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二是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增效”。围绕国家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瞄准技术变革方向,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人才链紧扣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积极组建产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联合体,把职业院校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生产、市场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发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气”。要大力推动职业院校跨境输出,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建立海外办学机构,与当地企业和“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深度合作。要加大统筹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参与开发国际通用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通过“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等国际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职教声音,分享中国职教方案。




   电话:0832-2262348(院办)2265927(招生)2101395(成教)更多>>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   川公网安备 51101102000074号
   蜀ICP备05006284号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Copyright©2016-2023版权所有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