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  办事大厅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民网】聚力产教融合,助力地方发展的“内职答卷”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10 21:45:39

近年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扎根内江、教在内江、学在内江,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献力、建设内江产业发展,推动学校建成“双高”学校,奋力推进职教本科大学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立足“扎根内江、服务内江”构建服务地方新平台

该校先后成立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整合二级职能部门专设“产教融合中心”,制定出台《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工作规划》《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探索建立健全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特色产业学院运行管理制度,争取地方政府投入3750万元建成“甜城・成渝公共实训中心”,与金鸿曲轴合作获批5000万推动省级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全国高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培育建设单位、甜城工匠学院、华为ICT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一体化试验平台等一大批实训场所换新升级,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平台支撑。 如今,这些利好机制和平台正在发挥发积极作用,该校先后主动对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园区、企业谋划合作,与资中农业科技园区等5个产业园区开展项目合作,形成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7个。近5年来,该校承接各类国家级考试27场次,组织技能鉴定6543人次,录取成人大专1948人、成人本科520人、自考本科1595人,完成44个市县级单位的专项培训51场次、22691人次,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农场试验田等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亲子游学接待近1500余人次,承办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10余场,在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中不断整合优质产教资源,该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得以激活提升。

立足“教在内江、献力内江”激活科教融汇新势能

该校紧密对接内江“4+2”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健全专业群组织架构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装备、物联网应用、云计算等服务内江主导产业37个、缩减不适应专业18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办学专业与地方产业适配度超90%。该校硕士及以上和“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双双突破50%,并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列入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鼓励开展以企业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各类横向项目研究,教师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30项,为地方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如今,该校依托专业和人才优势,重点围绕在农业、文旅、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行“一学院、一基地、一品牌”产学研一体化工程,与地方、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农业方面,建成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制定资中血橙病虫害防治、内江黑山羊、内江黑猪3个地方标准,与市农科院、恒通动保合作开展黑猪科技研发3项、科技成果转化3项,参与推广“百万头黑猪”产业化技术覆盖养殖农户近200家、为农民增收近100万元。装备制造方面,与内江金鸿曲轴共建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共同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助力提升内江曲轴生产工艺质量、精度和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提高40%、节约人工成本60%以上。文旅方面,与隆昌市政府合作建立内江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参与隆昌陶瓷、夏布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助力企业实现增值收入近50万元。

立足“学在内江、建设内江”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该校大力实践“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研服结合”多元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产业需求建立校中厂,立足岗位需求建立“厂中校”,立足产教互通建立产业学院,与德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内江路桥集团、内投集团等10余家大型企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等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今,该校与明泰电子等企业合作开设68个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班,培养学生3000余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专业比例达到40%,就业率达到96.05%,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1024项,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吸引越来越多省内外学子学在内江、建设内江,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电话:0832-2262348(院办)2265927(招生)2101395(成教)更多>>
   地址: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四段199号   川公网安备 51101102000074号
   蜀ICP备05006284号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Copyright©2016-2023版权所有

  浏览次数: